概述
parted 是 'partition editor' 的縮寫,是一個為克服 fdisk 限制而建立的強大分割管理工具。fdisk 主要支援 MBR (Master Boot Record) 類型的分割表,而 parted 則同時支援 MBR 和 GPT (GUID Partition Table)。這對於管理 2TB 以上的大容量儲存設備或現代系統的分割結構至關重要。此外,parted 同時支援互動模式和非互動模式,方便在腳本中使用。
主要特點
parted 命令的主要特點如下:
- 同時支援 MBR 和 GPT 分割表。
- 能有效管理 2TB 以上的大容量磁碟。
- 支援互動式 (interactive) 和非互動式 (non-interactive) 模式。
- 提供建立、刪除、調整分割大小、建立檔案系統等多種功能。
與 fdisk 的差異
fdisk 和 parted 都是分割管理工具,但在支援的分割表類型和功能上有所不同。
- fdisk: 專為 MBR 分割表設計,可能無法正確處理 2TB 以上的磁碟。
- parted: 同時支援 MBR 和 GPT 分割表,適用於管理 2TB 以上的大容量磁碟。
主要選項
parted 主要在非互動模式下與特定選項一起使用,或在進入互動模式後使用內部命令。
1) 執行選項
生成的命令:
請試著組合命令。
這個 Django 應用程序是一個技術指南文檔,旨在為用戶輕鬆解釋 Linux 的各種命令。
`parted` 執行命令。
請將上述選項組合在一起,與 AI 一同虛擬執行命令。
互動模式內部命令
當對特定裝置執行 parted (例如:`sudo parted /dev/sda`) 時,會進入互動模式。這是該模式下可用的主要命令。與 fdisk 不同,parted 的命令會立即生效,請務必小心。
主要內部命令
在互動模式下輸入 `help` 可以查看所有命令列表。
- print: 輸出當前磁碟的分割表。
- mklabel gpt | msdos: 在磁碟上建立 GPT 或 MBR 分割標籤。所有現有分割區都將被刪除。
- mkpart: 建立新的分割區。需要指定分割區類型、檔案系統類型、起始/結束位置。
- resizepart: 調整現有分割區的大小。
- rm: 刪除指定編號的分割區。
- quit: 退出 parted。**parted 的命令會立即生效,因此使用 `quit` 不會撤銷更改。**
使用範例
透過 parted 命令的各種使用範例來熟悉其功能。**parted 的命令會立即生效,請務必謹慎使用。**
輸出所有分割區資訊
sudo parted -l
檢查系統中所有連接磁碟的分割區資訊。執行與 fdisk 的 `-l` 選項相同的功能。
建立 GPT 分割標籤
sudo parted /dev/sdb mklabel gpt
在新磁碟 (`/dev/sdb`) 上建立 GPT 分割標籤。此命令會刪除磁碟上所有現有分割區。
建立新分割區 (非互動模式)
sudo parted -s /dev/sdb mkpart primary ext4 1MiB 10GiB
在 `/dev/sdb` 上建立一個使用 ext4 檔案系統的 10GB 'primary' 分割區。此模式適合在腳本中使用。
刪除分割區
sudo parted /dev/sdb rm 2
使用 `rm` 命令刪除 `/dev/sdb` 磁碟上的第 2 個分割區。
安裝
parted 預設包含在大多數 Linux 發行版中。如果缺少套件,可以安裝 `parted` 套件。
Debian/Ubuntu
sudo apt update
sudo apt install -y parted
RHEL/CentOS/Fedora
sudo dnf install -y parted
Arch Linux
sudo pacman -S --needed parted
提示與注意事項
整理了使用 parted 命令時的注意事項。
提示
- 與 fdisk 不同,parted 的命令會立即生效,因此務必始終備份並謹慎操作。特別是 `mklabel` 命令會刪除磁碟上的所有資料。
- 使用非互動模式 (`-s`, `--script`) 可以編寫自動化分割操作的腳本。
- 建立分割區後,需要使用 `mkfs` 命令格式化檔案系統。(例如:`sudo mkfs.ext4 /dev/sdb1`)
- 在互動模式下指定單位時,建議使用 `GiB`、`MiB` 等二進制前綴 (binary prefix)。`GB`、`MB` 表示十進制,可能會造成混淆。